近日,汽车漆龙头企业金力泰(股票简称“*ST金泰”)公告称,9月15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其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将面临行政处罚,罚款共计460万元。
财报“难产”引行政处罚,公司及高管合计被罚460万元
经查明,4月23日,ST金泰时任董事长、总裁罗甸,时任董事、执行总裁、董事会秘书吴纯超,时任财务总监隋静媛三人商议后,决定不接受年审机构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拟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出具的“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直接导致公司无法在法定期限内完成2024年年报的编制及披露工作。对此,上海证监局拟作出处罚决定:对ST金泰给予警告,并处200万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罗甸、吴纯超、隋静媛分别给予警告,对应处以100万元、80万元、80万元罚款。
回溯事件进程,*ST金泰原计划于4月底披露2024年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4月29日,公司首次公告预计无法按期披露;5月5日,公司进一步披露《关于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暨股票停牌的公告》;直至7月1日,公司才“姗姗来迟”地披露相关报告,而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年度内部控制报告出具否定意见,公司股票也因此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与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金力泰”变更为“*ST金泰”,正式“披星戴帽”。
内部矛盾显现又生变,董事会结构调整引关注
在外部监管压力下,*ST金泰内部矛盾也逐步浮出水面,且局势近期出现新变化。上周中,公司监事会突然收到股东海南大禾取消股东大会提案的通知,与此同时,董事会收到董事刘锐明的辞职报告。对于海南大禾取消提案的原因,吴纯超表示,海南大禾取消提案是因部分被提名董事担心公司退市风险,情况复杂。
随后,*ST金泰召开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非独立董事郝大庆、吴纯超、王子炜现场参会,孙策、罗甸线上参会,海南大禾等股东代表未到场。现场独立董事称,公司控制权矛盾实际不激烈,刘锐明此前因股东重复投票未当选,后在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顺利进入董事会。
刘锐明自7月22日当选董事后,多次在董事会议案中投反对票,累计提出数十条反对意见,还曾指出公司存在管理层与外部人士勾结侵占资金、收入真实性及资产质量风险等问题。但9月10日,海南大禾撤回全部11项股东大会提案,刘锐明同步辞职。
目前,金力泰董事会新增两名董事,且6名非独立董事均由吴国政提名。吴纯超表示,公司无实际控制人,此前矛盾源于沟通不足,管理层已意识到沟通重要性并加强与股东沟通。此外,公司创始人吴国政曾两次发公开信,对公司内控漏洞导致被挂*ST表示不满,并力挺自己提名的董事候选人。
退市风险仍存,多重困境下退市风险仍存
尽管*ST金泰方面称目前未触及退市标准,但市场层面的异常波动与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8月1日至9月1日期间,ST金泰股价区间涨幅超59%,在退市风险股中位居第一,成为板块内“黑马”。股价上涨背后,围绕公司的各类争斗并未停歇,针对刘锐明就裴剑(刘锐明指称的公司“幕后实控人”)、罗甸(公司现任董事、前任董事长)等人涉嫌违法违规的报案,公安机关已向ST金泰发出《调取证据通知书》,但公司至今未就此事发布公告。
在*ST金泰面临行政处罚、内部治理调整及退市风险的多重背景下,其信息披露的合规性与财务数据的合理性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ST金泰在信息披露与财务处理上存在四大待解疑问:
公安机关就刘锐明报案事项发出《调取证据通知书》,公司以“未立案”为由未公告,与同类思创医惠的披露情况形成对比,引发市场对其信披及时性的质疑;半年报将5家战略备库供应商应收款项定为“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却无法确认关联关系;会计科目问题频现,租赁负债物业用途不明、现金流由正转负原因存争议、往来款项未释疑、长期预付款占比高;并购标的怡钛积上半年扭亏,但未审计就被宣布业绩对赌完成,刘锐明质疑其真实性,专业人士担忧公司“背书”或损害股东利益,且收购或涉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当前,金力泰深陷行政处罚、治理争议、财务疑点与退市风险交织的困境,资本市场信誉受损严重。财务层面,大额异常资金往来、关联方资金占用嫌疑、会计科目反常及并购标的业绩存疑,已让投资者对财报可靠性产生质疑,且退市风险仍是关键隐患。虽公司强调未触及退市标准,并推进内控完善与欠款回笼,但公安机关调查、监管问询等事项未出结果,不确定性始终存在。若无法妥善解决危机,公司恐面临融资困境甚至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