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8 11:03:45 来源:|0

涂料老板们有钱 但是明天在哪里?(刷爆朋友圈)

  【中国涂料采购网】2018年的3月已经开始几天了,各位涂料老板们,年初吹下的牛,开始付诸行动去努力实现了吗?

  2017年,涂料行业的环保大战、原材料大战、营销大战一一落下帷幕,涂料市场稳步增长,但是涂料企业们却喜忧参半。有业内人曾调侃:涂料老板们都很有钱,但是却不知道明天在哪里。虽是戏言,但是不少涂料企业对未来表示悲观却是不争的事实。

  今天,为大家列出几条2017年涂料营销的几大特征,希望可以对各位老板有所帮助。

传统产品市场份额持续下降

涂料市场进入“水·艺”时代

  油性涂料的剧烈下滑成为行业痛点。

  近来,我们密集地和多位涂料人交流,其中就有国内涂企巨头的朋友感慨“油性产品越来越难做,环保热点太重要”,缺乏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一旦用户“被迫水性化”而转移目标,油性漆就会跌入谷底。

  更严苛的提法是,整个涂料进入所谓“水·艺”时代,即行业消费不仅要水性化,还要艺术效果化。这里说的水性化是泛指,即把环保指标控制在≧水性漆指标的所有涂料产品和服务,撇开严谨的术语,我们先不妨纳入这个范畴。

  大家应该都清楚,水性化和艺术效果化不是一个概念,前者的缺失反映一个残酷现实——没有水性化意味着品牌将要和用户“失联”。在品牌大肆背书企业规模经济、品牌效应的时候,你苦心经营的品牌却将和未来的市场用户彻底失去联系。

  这是个悲伤的结果,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极端理解就是,无论你规模有多大,对于逐渐“被迫水性化”的用户而言,不过是远远挂在空中的一副遗像。而这些用户,对你来说,也只是停留在地面匆匆而过的路人,毫无商业价值可言。

  艺术化是泛指在涂料在工艺及表面效果上的创新,艺术化简单理解就是个性与时尚。虽说“水漆自带销量”,水性化可以吸引消费者,也可以筛选和淘汰消费者,但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过分追求“规模”?而忽视了盘活未来庞大的时尚粉?

  “水·艺”时代与其拼命把“水性规模”做大,不如想方设法将更多水性+艺术化的粉丝唤醒。

产品泛滥

优质产品稀缺

  产品泛滥无须赘言,一个卖点能激活数以千计的品牌跟随。

  早先时候,中国涂料行业那些东拼西凑而成的品牌卖点,动不动也能销量过千万甚至过亿。慢慢地经过两年,要搞点套路才得人心,从研发到推广,品牌也开始挖空心思“编故事”。

  道理很简单,原本依靠“模仿”卖点、招商活动、洗脑培训等途径发展的销售渠道,要么流失过快,要么迅速僵尸化,只有优质产品和服务吸引来的用户才真正有价值。

  接下来,涂料品牌“去粗取精”的速度还会加快,专利、技术成果、模式创新跟不上的品牌会成为重点淘汰对象。

暴利时代结束

品牌营销要拼创意

  早期的消费市场上是强势方,可以通过手中的议价权实现极高的利润率。时至今日,传统渠道已经失去稀缺性,市场定价回归理性。

  传统产品仍是大多数涂料品牌的主要营收,但随着上游材料商压榨利润、政策性成本增高、消费市场转移视线,传统产品能够带来的收益增长也逐渐放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垂直细分或是具有独创性的产品仍然能获得可喜利润。

  比如今年爆红的硅藻泥和艺术涂料,出自市场份额尚未成主流的群体。这个群体通过有故事的集体背书,成功让细分品类占据一席之地。

  红利期过去后,涂料品牌的营销更加激烈,垂直的、独具创意的品牌才能掌握议价权。

运营的价值更加凸显

  我们说涂料二十年红利期已过,包括现在所说的“加速淘汰期”,不是意味着涂料品牌不能做成功,而是需要更多更精准的投入。

  坚持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企业会活得更好,但企业运营和品牌建设的配合显得更加重要。

  比如,我们经常遇到在传统涂料企业摸爬滚打过的创业者,拥有良好的技术研发能力,几千万的销量,产品做的很辛苦也还不错,但销量始终上不去了,聊起来他们常常自愧的说一句,“主要是我们不怎么重视运营”。

  不注重运营的涂料品牌“吃力不讨好”,如果说产品上精耕细作是趋势,那么运营上要做的就是促活——怎么让市场用户活起来,如何从“产品思维”转变为“品牌思维”?这是接下来更值得涂料人思考的问题。

跨界者异军突起

品类加速迭代

  中国的涂料消费已超过万亿,由于涂料消费不可能再保持高速增长,增加用户客单量成了涂料巨头的竞争焦点。

  比起传统平涂,质感、艺术、装饰板等更能让用户愉悦,一不小心几万元就下去了,比平涂的几千元更让从业者有动力。提供精致、有创意的墙面效果成为环保概念后最好的吸量手段。

  2017年,跨界领域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硅藻泥和贝壳粉类竞相排队开店,二是艺术涂料全面发力,三是一体装饰板异军突起。跨界品类也继续获得资本青睐,各涂企巨头相继重资投入搞新基地新项目,拉开第二轮大战的帷幕。

  然而,在巨头纷纷动辄上亿地投入时,更多人的感受却是跨界产品的泡沫破裂了。今年“跨界大战”的风口盛况已经过去,随着市场洗牌和政策收紧,产品迭代的趋势会加快,大量劣质品牌将被淘汰。

  具有持续生产能力和产品迭代精神的团队,能得到更多消费和政策支持。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抢占优质市场资源、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品牌运营也成为关键。

品牌从个体走向矩阵化

  草根起家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单品作战迟早都会碰到天花板。

  各涂企巨头在招兵买马之后,积极布局产品矩阵,以大品牌号召力带动小品类发展,迅速扩张涂料领域版图。

  品牌的矩阵化,体现在工业、地坪、家具、个性涂装各领域的专业化运营能力,将“挥发”的品牌资源聚拢来,发挥出更大的商业价值。

  细分领域是场持久战,实力雄厚的战队更可能成为王者。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icoat2014;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18911461190,QQ:251008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