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当下逆全球化思潮挑战,分享自贸协定红利,正成为越来越多的江苏企业走出国门的战略选择。“我国已签署14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贸易带来了巨大商机。”江苏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顾华丰说。2016年,作为江苏省原产地证书签证机构的检验检疫、贸促系统共签发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46.28万份,签证金额207.9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3.42%和56.14%。江苏省原产地签证备案企业6.8万家,其中7389家为新增企业。出口货物享受自贸伙伴关税优惠约14.6亿美元,同比增长33.56%。
统计显示,江苏省出口货物对各自贸协定的平均利用率为29.64%。其中,对中国-瑞士、中国-智利、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定利用较好,利用率分别为74.54%、68.67%和53.31%。
得益于自贸协定的实施,一大批江苏企业扩大出口有了新的推手。
以昆山市为例,木制家具是该市重要出口产品,主要市场在澳大利亚。受人力资源短缺、用工费用增加、木材以及油漆等原辅料国际标准提升等影响,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近几年木制品企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2015年12月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定生效,出口到澳洲的木制家具关税由5%降至零。昆山检验检疫局及时介绍原产地证书办理程序,帮助企业分享自贸红利,原产地证书成为稳定甚至开拓国际市场的有力支撑。迄今为止,木制品企业申请中澳原产地证书2900份,在澳关税减免2300万元。
尽管自贸红利看得见摸得着,但江苏省企业离用足用好还有不小空间。江苏局通关处副处长邓建锋介绍,江苏省对不同自贸协定的利用率不均衡,比如对“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的利用率只有4.72%。另外,企业主动性不强,去年江苏省自贸协定签证利用率虽达29.39%,比例仍不高,而且有些企业是在国外客户提出要求后才被动办理,表明对经营产品在各国享受的关税优惠情况不了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国家采用大批量、频繁退证查询方式,质疑我国出口商品随附的原产地证书,同时采取征收罚款、收取高额保证金、暂扣货物等措施,影响了我国出口货物在进口国顺利通关并享受关税优惠,变相形成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统计显示,2008年前江苏省每年收到国外原产地证书退证查询不超过50份,而2009年以来退证查询数量持续上升,去年已达650份,大批出口货物在国外通关受阻,上亿元退税减免无法兑现。其中,90%退证查询来自印尼、巴基斯坦、越南等国,退证理由不一而足,有的质疑出口货物不符合自贸协定原产地标准,有的认为生产商、货物第三方信息不符合规定,有的则以没有有效遵守直运规则为理由。今年1月,江苏局共收到国外海关退证查询89份,其中印尼官方质疑直运规则的就占了60%,企业面临承担关税损失,甚至失去客户的风险。
江苏局通关处处长陈忘名表示,近年来发达国家给予我国的出口产品关税优惠的普惠制作用不断削弱。欧盟、加拿大已取消给中国的普惠制待遇,日本也将于2019年取消。而各类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对此,企业应予以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形势下,要切实防止因自己的失误而成为少数国家不履行自贸协定的口实。比如有的退证查询就因公司人员业务不熟,申报出现较多差错,而引起了进口国主管机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