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16:53:30 来源:涂料采购网|0

走了!全走了!外资“集中撤离”!

  近日,一则令人瞩目的消息在商业领域掀起波澜:上汽大众南京工厂正式关闭。这座曾在汽车制造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工厂,年产能高达36万辆,主要生产帕萨特、斯柯达等知名车型。其关闭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尤其是涉及2000-3000名员工的安置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过去两年间,有关“上汽大众即将关闭南京工厂”的传闻就曾在互联网平台传播,如今这家经营了17年的工厂全面停止生产,着实令人唏嘘。上汽大众方面将此次关闭定义为“生产基地调整”,深入探究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燃油车市场需求的萎缩是首要因素。2023年,上汽大众产能利用率仅58%,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工厂运营效率的低下。而电动化转型迟缓、决策机制僵化等内部问题,更是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几根稻草,最终导致了南京工厂的关停。

  上汽大众南京工厂的关闭并非个例。近年来,在手机、工程机械、电子等多个领域,多家世界级外企已先后撤离中国。这些企业有的关闭了在华工厂,辞退了数万员工,有的则直接走注销程序,悄然退市。

  日本卫生陶器巨头TOTO宣布关闭北京和上海的两个工厂。房地产市场的长期低迷,使得卫生陶器和厨卫产品的需求大幅下降,TOTO的高端产品更是受到了严重冲击。其决算报告坦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给公司业绩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日本工程机械制造商加藤制作所同样决定解散并清算其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的液压挖掘机制造和销售子公司,加藤中骏(厦门)建机有限公司也将在8月逐步开始清算程序。中国房地产衰退导致工程机械需求下降,以及与当地低价产品制造商竞争加剧等因素,成为加藤制作所退出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

  HD现代建设机械公司对其中国业务进行重大调整,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线从4月开始停产,所有生产任务转移到HD现代集团旗下HD Hyundai Infracore的烟台工厂,以实现集团层面的资源整合与成本节约。

  聚酰胺全球供应商美国奥升德功能材料公司,宣布有序关闭其位于中国连云港的己二胺(HMD)生产工厂。连云港工厂作为奥升德首个海外化工生产基地,以及其在美国以外最大的投资项目,如今却遭遇困境。

  为苹果代工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昌硕科技宣布关闭上海工厂,将所有生产线和部分员工迁移到江苏昆山,从中国市场彻底撤出。该企业曾经是苹果在中国最大的代工厂之一,拥有超过十万名员工,年产能达到900亿。

  三星电子在天津的子公司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已经注销,此前三星决定对其中国销售部门进行裁员,年内计划裁员约130人。昆山三星电机有限公司清算工作已完成,正式退出高密度互连(HDI)智能手机主板业务。

  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工商变更,变成了湖南智享汽车有限公司,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完全退出股东行列,标志着从2012年诞生的广汽三菱正式在中国宣告结束。

  惠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企业状态由存续变更为注销,标志着其在中国的全面撤离计划开始实施,惠普计划将商务级笔记本电脑生产线搬往墨西哥,消费级笔记本电脑生产线搬往泰国。

  微软通知中国区AI研究团队整体搬迁至美国或澳大利亚,员工需选择去美国或接受补偿离职,同时微软宣布将关闭中国所有线下授权门店,仅保留官网商城与京东旗舰店。

  IBM宣布关闭包括中国开发实验室和系统实验室在内的多个研发部门,涉及员工数量超过1000人,此举是公司全球重组的一部分。

  美国科技大厂思科被曝其大连公司裁员,预计裁员约300人,赔偿方案最高达“N+7”,未来思科整体业务大部分或转移到印度或日本。

  广汽Honda计划关闭年产能为5万台的第四生产线,东风Honda计划将年产能为24万台的第二生产线停产休业,在湖北武汉的第二工厂生产线,将于2024年11月暂停生产。

  柯尼卡美能达宣布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办公设备工厂将于2025年上半年结束生产,该工厂的约1400名员工将解除合同。

  而在涂料行业,美之电新材料(珠海)有限公司料以100%的比例收购了PPG旗下的间接全资子公司博裕华福涂料(珠海)有限公司。今年年初,PPG旗下的苏州PPG包装涂料有限公司和PPG工业涂料(苏州)有限公司已获得批准,即将关闭退出中国市场。

  美国Behr百色熊在进入中国市场长达16年后,正式宣布退出。

  宣伟卖掉在华建筑涂料业务、关西涂料注销在华全资子公司、PPG关闭在华工厂等举动,都是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收缩的明证。

  大批外资企业撤离中国,不仅导致工厂员工失业,还导致了关联产业链断裂危机加剧,当地配套产业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更给中国制造业敲响了警钟:传统代工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市场需求变化、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这些外资企业的撤离,实则是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产业变革的缩影。从宏观层面来看,多数企业业绩下滑映射出全球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而中国市场上外资品牌的频频“碰壁”,也促使多家外资企业不得不对中国市场战略做出重大调整。

  与此同时,“世界工厂要易主”的论调在印媒、越媒间热议并非空穴来风。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制造业成本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工人平均月薪达6900元,而东南亚国家工人工资仅为我国的三分之一,越南更是不足1500元。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叠加当地优惠的政策措施,使得东南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成为外资企业转移产能的热门选择。

  外资企业撤离带来的影响远超表面。部分人秉持“一鲸落,万物生”的简单认知,认为巨头离场会给本土企业带来发展空间。但经济系统犹如复杂精密的生态网络,外资企业的撤离会引发一系列链式反应,尽管国产替代能够逐步填补外资企业留下的空白,但经济体系的重构绝非简单的“替换游戏”,而是涉及多维度的系统性变革,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经济“伤筋动骨”。

  对于涂料、化工等传统工业制造业企业而言,外资撤离带来巨大的挑战和考验。短期内,为外资企业配套的涂料化工企业将面临订单减少、产能闲置的困境,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顺势倒下被“洗牌”的中小企业也会大幅增加。企业如何用品牌价值代替价格优势,让缩水的下游市场仍青睐于自己的产品,如何自救并鱼跃龙门,避免被丛林法则淘汰,是急需重视的课题。但从长远来看,伴随产业升级,高端制造业对高性能、环保型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也将倒逼涂料化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icoat2014;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18911461190,QQ:251008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