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建筑防水行业迎来了一次标志性的集体调价行动。东方雨虹、北新防水、科顺股份等龙头企业几乎同步发布产品调价通知函,宣布对防水涂料、瓷砖胶、美缝剂等核心产品价格进行3%-13%不等的上调。
这一轮涨价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行业在多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既反映了当前面临的成本困境,也预示着防水行业竞争逻辑的根本转变。
防水三巨头集体调价
从已公布的调价方案来看,三大龙头企业的涨价策略既呈现高度一致性,又根据自身市场定位有所侧重。
东方雨虹宣布自2025年7月1日起,对防水涂料、美缝剂、瓷砖胶的部分产品价格进行上调。其中,防水涂料作为家装防水全场景应用的关键产品,上调幅度在3%-13%;美缝剂针对不同色彩、固化速度及耐候性的产品,上调4%-9%;C0级瓷砖胶在部分原材料运输成本较高及市场供需关系变化明显的区域,上调1%-5%。
东方雨虹此次调价覆盖“工程+民用”双赛道,反映了其对全领域市场的主导能力和信心。公司董事长李卫国强调的“不生产一平米非标产品”质量理念,也在此次调价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显示出龙头企业通过价格调整同时实现市场规范和品质提升的战略意图。
科顺股份对防水涂料、瓷砖胶等产品价格进行上调。其中,防水涂料价格上调幅度为3%-13%,瓷砖胶上调1%-5%,美缝剂上调4%-9%,卷材类产品上调3%-7%。当前行业正处于“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的关键期”,科顺股份将通过“技术溢价而非价格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北新防水对部分产品价格进行调整。其中,防水涂料上调幅度为3%-12%,不同类型、功能的防水涂料,因原材料占比和生产成本差异,调价幅度有所不同;民建卷材上调1%-3%,根据卷材的规格、性能和应用场景进行价格调整;瓷砖胶C2级上调2%-6%,综合考虑了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和成本情况;美缝剂上调5%-10% ,针对不同色彩、质地和性能的美缝剂产品,结合原材料成本与市场供需关系制定调价幅度。
这一策略与北新“聚焦民用建材”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旨在通过价格调整进一步巩固在民建市场的份额。相比工程市场,民用建材领域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更注重品牌信誉和服务质量,这为北新提供了更好的成本转嫁空间。
原材料成本攀升是主因
此次防水行业集体涨价的核心驱动力来自原材料成本的全面上涨。作为防水材料生产的关键原料,沥青及SBS改性剂价格与国际原油市场呈现高度正相关。最新数据显示,国际原油价格自2024年12月以来已从72美元/桶攀升至80美元/桶,直接导致沥青价格在短短数月内涨幅超过20%。
更为严峻的是,化工树脂、聚酯胎基等关键辅料价格同步走高,叠加燃油价格上涨和物流政策调整带来的运输成本增加,使得防水企业面临近年来最严峻的生产成本压力。涂料采购网发布的《暴涨250%!化工品“动荡式”集体涨价!》一文指出,部分化工原材料价格涨幅甚至达到250%,呈现出“动荡式”上涨特征。
东方雨虹和科顺股份在调价函中均明确指出,此次价格调整是应对“原材料、能源、运输等全链条成本上涨”的必然选择。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防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双双下滑,产能利用率不足问题突出。这种“成本上升、需求下降”的双向挤压,使得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不涨价将难以维持正常经营;涨价又面临市场接受度的考验。
涂料采购网此前发布的2024涂料行业“最赚钱”的100家企业和涂料销量100强企业排行榜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数据显示,东方雨虹2024年销售额88.17亿,同比下降8.96%;销售量72.41万吨,同比下降8.96%。科顺股份2024年表现:销售额17.86亿,下降5.7%;销售量34.28万吨,增长5.67%,销量增但营收降,反映价格竞争加剧。由于2024年北新建材防水业务并表嘉宝莉,销售额和销售量同比大幅增长,但这一增长主要来自并购而非内生增长,因此不具备行业可比性。
由此可见,防水行业面临需求萎缩和价格压力,企业被迫在保销量和保利润之间艰难平衡。在这种“两头挤压”的局面,使得防水企业的涨价决策面临严峻考验,能否顺利实现成本转嫁仍需市场检验。
竞争逻辑
在成本普涨背景下,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供应链议价能力和技术壁垒,能够相对从容地通过价格调整转嫁成本压力;而缺乏这些优势的中小企业则陷入两难困境——若跟随涨价可能面临订单流失,若不涨价则难以覆盖成本。
行业分析普遍认为,此轮涨价潮将“加速淘汰缺乏成本控制能力的中小企业”,推动防水行业集中度向更高水平提升。这种市场出清虽然短期内会造成阵痛,但长期看有利于行业从分散竞争走向有序发展。
此次调价,下游行业连锁反应同样值得关注。防水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组成部分,其价格上涨将直接推高房地产开发和基建项目的建设成本。在当前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利润收缩、资金紧张的背景下,这种成本传导可能进一步挤压开发商本已狭窄的利润空间,甚至影响部分项目的施工进度。
对于正在推进的“保交楼”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防水材料涨价也可能增加政府财政压力。不过,相比房地产领域,基建项目对材料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强,特别是国家重点工程往往更注重质量而非短期成本,这为防水企业提供了结构调整的空间。
多年来,中国防水行业深陷“价格战”泥潭,低价竞争导致非标产品泛滥、工程质量参差不齐。而此次龙头企业集体调价,明确释放了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的信号。
东方雨虹在调价函中强调“保障合作伙伴长远利益”和“稳定市场秩序”,科顺则明确表示要通过“技术溢价而非价格战”实现高质量发展。这种竞争逻辑的转变,将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服务优化,而非简单的价格厮杀。
2025年防水行业的集体涨价潮,表面看是企业应对成本压力的被动之举,深层看却是行业从粗放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主动转型的关键节点。这既是应对当下挑战的必然选择,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涂料采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