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西营盘屈地街,一间4平方米的门铺见证了紫荆花新材料集团(以下简称“紫荆花”)的起点。当涂料行业深陷价格战泥潭时,这家涂料老字号正以技术深耕和价值创造,在行业周期的跌宕中书写着独特的破局之道。
黑天鹅事件频发“价格血战”的底层逻辑
当2021年房地产市场的寒潮席卷涂料行业下行叠加后疫情冲击,建筑涂料需求像退潮般萎缩,原材料价格却坐上了过山车。
紫荆花新材料集团总裁陈传生在接受涂料采购网专访、谈及行业内卷现象时表示:“现在的价格战就像个无底洞,靠低价抢市场其实是在透支未来,最终只会让企业没力气搞研发,毁了整个行业。”
而当2025年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政策落地,出口企业的肩上又压上了新担子。在陈传生看来,这些频发的黑天鹅事件背后,暴露出行业对“打价格战”的依赖症。市场把“性价比”曲解成了“谁卖得更便宜”,却忘了客户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好产品,这种认知偏差,让不少企业在需求低迷时陷入“降价-利润变薄-研发停滞”的死胡同。
回望紫荆花43年的奋斗历程,却藏着另一种生存逻辑。从4平米的“恒昌行”起步,这家企业把“持之以恒”的初心变成了对品质的死磕——打通部门壁垒、整合研发资源、持续往技术里砸钱、一点点打磨供应链效率,这些“慢功夫”积累,在“黑天鹅满天飞”的年代反而成了杀手锏。
“我们从不靠打价格战抢客户”陈传生说得直白,“拿出中高端的好产品,把服务做到位,客户自然能看到紫荆花的长期价值”。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紫荆花的反应速度透着老字号的市场韧性。“我们分两步走:先把东南亚市场做扎实,把关税影响降下来;再把中高端产品的占比提上去。”陈总介绍的这套组合拳,既化解了政策风险,又推动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端升级。这种“危中寻机”的能力,源自紫荆花对全球市场格局的长期洞察。
“做企业得有长远打算。”陈传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紫荆花的规划里,不盲目追求规模,而是把精力扎进技术和品牌里。市场变了就赶紧调整方向,但核心始终围着客户需求转。就像他们“专心在漆,用心在人”的企业精神,当同行还在价格战里拼得头破血流,紫荆花正用“做价值”重新定义涂料的生存维度。
穿越周期的“内功心法”
各类黑天鹅事件的冲击余波,涂料行业正经历着原材料价格的剧烈震荡。在陈传生看来,当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成为常态,企业抵御风险的关键早已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修炼内功。“价格战是应对市场的下策,真正的底气得靠‘内部协同+精细化管理’一点点攒出来。”这番论断,道破了紫荆花在行业内卷中稳定成本的核心逻辑。
追根溯源,紫荆花的成本护城河离不开母公司叶氏化工的产业支撑。“很多核心原材料,像树脂、基础化工原料,都来自集团内部供应。”陈传生坦言,这种“自产自供”的模式,让核心成本项摆脱了外部市场的剧烈波动,当同行在原材料涨价潮中手忙脚乱时,紫荆花早已筑起第一道防线。
在供应链管理层面,紫荆花的精细化运作堪称行业范本。所谓“供应商分级管理”体系,绝非简单的采购流程优化,而是与核心供应商签订长期锁价协议,用数字化系统实时追踪市场行情,再根据数据动态调整采购策略。
“紫荆花早已搭建起了‘自产供应+供应稳定+成本可控’的闭环,”陈传生强调,这种体系化运作让关键原料的成本波动被控制在极小范围,即使市场行情剧烈震荡,供货稳定性也丝毫不受影响。
三大生产基地的布局,则将效率优化落到了实处。上海、惠阳、成都三地工厂早已实现自动化生产,严格的品控体系把损耗率压到行业低位。但更关键的是“区域需求精准匹配”的运营逻辑,并不是简单的产能分配,而是根据地域产业特征定制生产策略,让每一份产能都用在刀刃上,从源头避免资源浪费。
谈及各生产基地的差异化定位,陈传生给出“区域覆盖+品类聚焦”的关键词,上海基地定位为综合型生产研发中心,覆盖建筑涂料全产线、家具漆与工业防腐漆;惠阳基地依托技术积淀深耕高端塑胶玩具涂料、家具漆、树脂,服务华南产业集群;成都基地则聚焦西南基建需求。这种“一地一策”的打法,让产能布局与运输成本实现了最优解,也让专业品类的技术优势得以充分释放。
“我们的杀手锏就是‘就近生产、快速交付’。”陈传生以场景化的表述诠释全国网络的价值:西南客户下单后,成都基地48小时就能送货上门;华东家具厂商的定制需求,上海基地能同步启动研发与生产。这种响应速度不仅省下真金白银的物流成本,更通过“区域化服务”让客户体验升级。
当行业还在价格泥潭中挣扎时,紫荆花正用“内功修炼”重新定义涂料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寒冬中的业绩增长密码
当涂料行业还在市场寒潮中调整节奏,紫荆花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已交出一份亮眼答卷。这份超预期的成绩单,恰是企业43年专注内功修炼的直观体现。
“市场震荡时更要沉得住气”,陈传生的判断里透着务实。当同行在价格战与外部冲击间周旋时,这家老字号正用技术积累与服务韧性,把周期波动化作突破契机。
细分来看,工业涂料成为拉动业绩的主力。塑胶玩具涂料、工业防腐涂料、家具涂料等品类保持稳定增长,建筑涂料也通过产品优化与服务升级逐步回升。”工业涂料的突破不是突然发力。”陈传生坦言,紫荆花早在行业下行前就将资源向水性玩具涂料、高定家具涂料等领域倾斜,这种前瞻性布局在市场低迷时显现出抗风险优势。
支撑业绩的技术根基,体现在扎实的研发体系上。国家级绿色工厂、CNAS实验室与院士专家工作站构成了研发矩阵,与高校及国际化工巨头的合作累计产生60余项发明专利。“我们的研发始终围绕需求走。”陈传生强调,紫荆花的每项创新都紧扣客户对环保与功能的实际需求,而非单纯追求技术噱头。
面对市场需求的频繁波动,陈传生直言紫荆花做了三件事,“紧跟核心客户需求、强化技术服务、优化本地供应链。”其解释道:建立从需求对接至交付的快速响应机制,提升服务效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提供从配方建议到施工指导的全周期服务;依托三大生产基地实现“研发-生产-交付”本地化,保障订单高效落地。
“这份成绩单,是对长期主义最生动的诠释。”陈传生的总结,印证了企业“专心在漆,用心在人”的文化精神。当同行还在为短期业绩焦虑时,紫荆花正将43年的积累化作穿越周期的底气。
紫荆花新材料集团的破局之道,实质是商业本质的回归:当行业沉迷流量与价格时,这家企业用43年证明,真正的护城河,是把“专心在漆”的产品主义,熬成“用心在人”的长期主义。从三大基地的自动化生产线到覆盖全品类的技术矩阵,看似分散的布局实则是对“做价值”的极致诠释。毫无疑问,市场或许会为短期低价买单,但时间终究会奖励那些把每件产品都做扎实的长期主义者。
(涂料采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