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8 08:36:46 来源:涂料采购网|0

无底线!涂料全产业链“沦陷”!

  近日,汽车涂料龙头企业金力泰的一纸停牌公告,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涂料行业的从业者——因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无法按期披露,公司股票被迫停牌。若两个月内仍无法公布年报,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再逾期,或将面临终止上市的命运。

  

  这并非个例,2024年涂料行业财报季,众多企业交出的“成绩单”令人触目惊心:飞鹿股份净利润暴跌776.26%;凯伦股份净利润下滑幅度高达2479.49%;渝三峡营业收入下滑29.94%;行业龙头东方雨虹也未能幸免,净利润更是锐减95.24%。

  价格下跌30%!为自保,涂料行业在“价格战”中良心失守

  业绩下滑与产业链陷入“竞低”迷局有关。所谓“竞低”,即从价格方面去比较,谁更低就就能迅速占据市场份额。据公开数据,去年艺术涂料、仿石涂料价格下降约30%,木用涂料价格下降约10%,粉末涂料价格下滑约10%。这种价格下跌的趋势也透露出涂料企业经营的艰难。为了保住利润,“聪明”的涂料企业选择用造假的行为来降低成本。从一开始的少添加、好坏掺半,到后面的“偷梁换柱”,用违规的方式产出低劣的产品。

  例如在锌粉市场出现的“无锌”产品,使得所谓的环氧富锌漆变成了普通环氧漆,产品质量与防腐性能大打折扣。涂料常用填料的硫酸钡,也难以逃脱被掺假的命运。部分供应商为牟利,在硫酸钡中掺入碳酸钙或滑石粉,虽然降低了成本,却使涂料的耐酸碱性大幅下降。

  更可怕的是,对于上游企业的无底线造假,涂料企业并不是全然不知,反而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质量底线不断失守。这种放任,也推动原材料造假呈现出规模化、隐蔽化现象。当劣质原材料以低价大量流入市场,坚持使用正品原料的企业反而因成本劣势失去竞争力,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整个涂料行业将面临原材料质量体系崩塌的风险。

  从艺术涂料厂商将无机砂浆替换为有机物,天然彩砂替换为人工合成材料,削弱产品环保特性,到防火涂料厂商减少聚磷酸铵、三聚氰胺等阻燃剂用量,用普通填料替代,使防火涂料耐燃时间远低于国家标准。从新旧粉末涂料混卖,到水漆厂生产伪水漆,再到真石漆厂商将20道标准工序缩至4-5道,省去防水层、抗碱底漆等关键步骤,以及部分涂料企业回收正品包装桶,灌装勾兑后的劣质产品,并无视风险并通过网络大肆售卖……大家的心照不宣,一步步将整个行业推向水深火热的深渊。 低价中标成顽疾!下游只看价格放宽质量,究竟坑了谁?      为何涂料企业明知道偷工减料的风险,还是选择顶风作案?这与目前市场的大环境有关,尤为明显的就是下游的房地产行业和工业领域。下游采购环节主打的就是低价中标,这也揭开了涂料企业的潜规则——“先低价中标、后偷工减料”。这自然与当前冷淡的大环境和下游企业的发展模式有关。 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采购方化身“价格杀手”。某头部房企2024年建筑涂料集采招标中,将投标限价大幅压低,这也就给中标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为维持利润,涂料厂只能压缩成本,将乳液含量减半,钛白粉用量减少两成,这也难怪很多住房的墙面漆耐擦洗次数不合格,耐候耐黄变性不尽如人意。 工程项目同样深陷低价漩涡。不仅在高铁、基建项目屡屡曝出围标、串标行为,买通其他同行让其用高价退出,还要面临前期垫资等风险。有些中小企业为了能够进入供应商库还要上下打点,返利给经办人,才能换来一个并不确定的渺茫机会。施工方的分期付款方式,更是将风险转移到了涂料和涂装供应商群体。 以汽车为代表的工业领域更有自己的一套“玩法”,要么就是长达300天的账期,要么就是利用车企自由的金融平台转为票据结算,几年都不一定能够收回货款,着急用钱还要付5个点的财务费用来贴现,让涂料企业的资金链雪上加霜。飞鹿股份现金流下滑62.05%,凯伦股份下滑172.97%,渝三峡更是暴跌620.18%。击鼓传花之下,涂料企业也只能无限压缩成本,而验收后的工程是否能够扛得住风吹雨淋、户外严苛环境,恐怕只有事故发生后才有人去深究。 低价中标不仅影响产品质量,更摧毁了行业创新生态。而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下游企业并非不知道,而是故意忽视质量,或有意“放水”,宽抓质量,严抓价格,导致行业秩序混乱。 突破红线代价沉重,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开启      如今,整个涂料产业都在喊着生存艰难,即便已经没有了交通封控,也极少遇到停工停业的不可抗力,但这几年的情况却没有好起来,根源就在于恶性竞争带来的“竞低”模式。它犹如一场“自杀式”的行业内耗,让整个产业链自下而上传递出 “低价至上” 的畸形信号。价格高,即便是产品好,也有一半的可能性被拒之门外;而价格低的产品,就算质量一般,各方面有些小毛病,竟也能被原谅和接受。这种畸形的采购模式自然也就催生了不正常的运营模式,并造成了恶性循环。 房地产与基建领域采购方过度追求低价,使得涂料企业在中标后不得不通过偷工减料维持利润,导致工程质量隐患丛生。而低价中标带来的微薄利润,叠加房地产爆雷、超长账期等资金压力,直接冲击企业资金链。企业为了生存,只能进一步压缩研发投入,放弃技术升级,陷入“低价—低质—低创新”的恶性循环。 某涂料企业负责人坦言,为满足低价要求,企业不得不将研发投入从营收的5%降至2%,原本计划推出的新品涂料被迫搁置,优先处理降本事宜。这种短视行为不仅阻碍了行业技术进步,更让我国涂料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失去优势,市场份额逐渐被外资品牌蚕食。 当一家家老牌涂料企业因成本压力破产清算,当一起起假冒涂料案揭开产业链造假真相,涂料行业已站在质量安全与产业伦理的悬崖边缘。若任由低价竞争、以次充好、技术空心化等问题持续发酵,不仅会重蹈光伏、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覆辙,更可能引发系统性质量危机。从建筑墙面脱落到化工储罐泄漏,从桥梁防腐失效到风电叶片损坏,每个环节的质量失守都可能成为压垮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文由涂料采购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未经许可或未注明出处,将追究法律责任。)
 

  为了推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的健康发展,2025年9月21-22日,涂料采购网邀请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头部企业在浙江杭州水博园酒店共同开启“2025 年全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全产业交流大会”,与汽车及零部件头部企业、行业专家、学者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汽车产业链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喷涂行业的创新路径。 本届大会将聚焦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汽车喷涂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提升喷涂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通过此次交流大会,我们期待能够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推动汽车产业链尤其是喷涂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会请联系:王经理:18911461190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icoat2014;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18911461190,QQ:251008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