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涂装产业的绿色产业链转型浪潮中,油性涂料的VOC阴云与性能瓶颈始终悬而未决,水性涂料的革新虽被视作破局关键,却长期受困于技术迭代的认知壁垒。当行业在环保与成本的天平上徘徊不定,深圳市深赛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赛尔”)则以13年如一日的研发坚守,决然完成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
从叩开龙头企业的产线大门到引发全行业“油改水”共振,深赛尔的突围之路藏着怎样的技术密码?当“慢创新”遇见“快协同”,深赛尔引领的技术革命,又如何重塑中国制造业的话语权?在首届彩涂板行业绿色涂装全产业链交流大会现场,涂料采购网与深赛尔董事长刘国民展开深入沟通,从技术研发的底层逻辑到产业协同的实践路径,共同拆解这场绿色转型背后的行业启示。
迭“代”下的颠覆性变革
在彩涂板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节点,刘董在专访中强调,本次大会的深刻意义在于为行业发展带来双向机遇:既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应用场景验证,也为上下游资源整合搭建了贸易桥梁,而深赛尔第三代新水性卷材涂料的突破,正是这种产业协同的成果。
谈及“油改水”的关键瓶颈,刘董指出,早期两代水性产品受限于干燥速度,难以适配彩涂板辊涂工艺的高速生产需求。深赛尔以行业痛点为导向,通过工艺优化实现技术跨越:自研第三代水性产品将干燥时间压缩至19秒,可匹配每分钟200米的产线速度,同时在防腐、耐候等性能指标上达到国际主流标准。刘董特别强调,该涂料以水为溶剂的配方设计,使VOCs排放减少80%以上,不仅解决了施工环境的健康隐患,更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切实响应了双碳目标。
在成本优势层面,刘董在专访中算了一笔“经济账”,其表示,油性涂料中溶剂成本占比达55%—60%,而第三代水性涂料的溶剂主体为工业用水,单吨成本仅3-5元,较传统溶剂成本下降近99%。加之核心原材料高分子树脂实现自主生产,通过规模化集采进一步降低原料成本,涂料综合成本较油性产品降低15%-20%。“创新与降本并行,才是技术替代的核心驱动力。”刘董强调,这种“环保+经济”的双重属性,让水性涂料从“政策倡导型”产品转变为“企业主动选择”。
面对外部环境波动,刘董坦言,国际贸易摩擦对部分原材料价格构成压力,但深赛尔第三代水性涂料原材料自给率已达98%,且水基配方设计使其摆脱了对石油衍生品的依赖。“溶剂成本的稳定性,本质是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体现。”他指出,这种技术路径不仅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更让客户对长期成本控制充满信心。
“当技术突破转化为可见的效益提升,‘油改水’就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刘董补充道。
深赛尔以第三代水性涂料为支点,撬动的不仅是行业转型的一角,更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话语权重构。而这一切突破的背后,是深赛尔13年如一日的极致坚守。
投入8亿坚守13年的极致魄力
在专访过程中,当谈及深赛尔连续13年研发深耕历程时,刘董眼中常泛起柔光,其坦言,“从实验室的初次探索到行业认可的技术高度,这条路没有捷径,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
这家扎根深圳的企业,近百名研发匠人组成的核心团队,带着对技术的专注,在与国内外高校的长期协作中,把近百件发明专利转化为创新动能,在行业技术版图上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坐标。
说起第三代水性涂料的研发历程,刘董感慨道,这场始于2009年的技术攻坚,是深赛尔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近百名工程师在十来年时间里,投入8亿资金全心专注于一款产品的研发。“那时候,团队每天都在和配方、工艺较劲。”刘董回忆研发日常时表示,从成分比例的调整到性能参数校准,每个环节都经历了数十轮甚至上百轮验证。当研发落地后,又用5年时间进行全场景应用测试——从不同气候下的耐久性到工业场景的适配性,在真实使用环境中完善技术。
“13年磨一剑的过程可谓异常艰辛,深赛尔能在追求快速回报的商业环境中沉住气,靠的是对技术的敬畏”刘董说。
谈到这份坚守的动力,刘董将其归结为双重因素:“深圳的创新氛围,让深赛尔从创立之初就认定,技术突破是企业的生命力。”这座充满改革精神的城市,为深赛尔注入了敢闯敢试的基因;而团队的凝聚力,则是持续攻坚的内在支撑。“当每个研发人员都把项目视为共同打磨的成果,当凌晨的实验室常亮着灯火,坚持就成了一群人的默契。”刘董描述的细节中,近百名工程师的智慧与坚守,最终凝结成“全球首家”的技术突破。
在专访过程中,刘董颇为激动的表示,当“国际领先”的评定公布,深赛尔人深知,这不仅是对一项技术的认可,更是对13年研发理念的肯定。刘董同时强调,从数据测算到市场验证,每个环节都不能有半点疏忽。深赛尔的实践正在重新定义行业对“时间”的认知,当同行追逐短期效益时,企业选择用“慢功夫”深耕技术根基,这种看似“反常规”的路径,却在行业发展中展现长远价值。
8亿资金是可见的投入,13年时光则是无形的沉淀,当深赛尔愿意以“匠人之心”雕琢每一个技术细节,终将在行业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正如刘董所说:“真正的领先,不是超越别人,而是不断超越自己。”
与龙头终端深度绑定为水性涂料行业证言
当深赛尔以13年磨一剑的毅力完成第三代水性涂料的技术攻坚,如何让实验室成果转化为行业价值,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新课题。在专访过程中,刘董坦言,技术突破只是起点,再好的配方也要经得起生产线的考验,再先进的理念也要找到愿意共担风险的同行者。在传统水性涂料因前两代技术局限留下“水性不如油性”认知的行业背景下,深赛尔选择以龙头企业合作为突破口,开启从技术到市场的深度跨越。
在专访过程中,刘董感慨道,推广初期的阻力远超想象,当市场还没分清三代技术的本质差异,深赛尔首先要做的是打破偏见。刘董回忆,当年携第三代水性卷材涂料叩开工业应用之门时,行业对水性涂料的信任尚在低位。而深赛尔的策略清晰而果敢,锚定全球钢铁巨头宝武集团,以最高标准的应用场景验证技术实力。刘董强调,选择宝钢黄石,不仅因为其是全球彩涂板品质标杆,更因为深赛尔相信,真正的好技术不怕严苛检验。这种挑战“最高难度”的决心,成为技术落地的关键转折点。
长达8年的深度磨合,见证着技术与产业的双线奔赴。从2015年实验室样品首次进入宝钢黄石生产线,到2022年联合推出“蓝保时”系列彩钢产品,深赛尔的第三代水性涂料经历了五千多个日夜的全流程测试——从涂层附着力到耐候性指标,从生产线适配性到规模化生产稳定性,每个环节都以钢铁行业的“工业级严苛”为标尺。刘董坦言,当宝钢黄石的产线首次实现水性涂料全流程替代溶剂型涂料,深赛尔知道,这场“信任之战”打赢了。
随后,2023年黄石新港的合作签约,标志着技术落地进入规模化阶段。总投资10亿元的水性环保材料基地项目,不仅是深赛尔五年战略的关键落子,更以“宝钢模式”为行业树立了可复制的范本。刘董表示,双方合作的彩钢产品上市后,涂层综合性能较传统油性产品提升30%,VOC排放降低90%以上,在建筑、家电等领域迅速打开市场。这种“技术+龙头”的协同效应,正在引发行业连锁反应。如今,马钢、鞍钢、河北钢铁等头部企业相继引入深赛尔第三代水性涂料,部分产线已实现全流程替代。
在刘董的规划中,技术推广的核心在于“用数据说话”。深赛尔正系统整理龙头企业的应用案例,从耐盐雾测试数据到生产线效率对比,以可视化的成果打消同行顾虑。刘董认为,当行业看到头部标杆企业实现‘油改水’的品质跃升,共识自然会形成。以此为基础,彩涂板行业的绿色转型就不再是选择题,而是技术迭代驱动的必然趋势。
从8亿研发投入的技术沉淀,到与龙头企业的深度绑定,深赛尔的路径揭示着一个行业真理: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技术与产业的碰撞中寻找生命力。当越来越多的终端企业沿着“宝钢模式”的轨迹前行,中国彩板行业的“油改水”转型,正在从深赛尔的单点突破,演变为全行业的集体奔赴。这份始于技术攻坚、成于产业协同的坚守,或许正是中国制造向“绿色高端”跃迁的生动注脚。
(涂料采购网)
为了推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的健康发展,2025年9月21-22日,涂料采购网邀请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头部企业在浙江杭州水博园酒店共同开启“2025 年全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全产业交流大会”,与汽车及零部件头部企业、行业专家、学者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汽车产业链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喷涂行业的创新路径。 本届大会将聚焦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汽车喷涂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提升喷涂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通过此次交流大会,我们期待能够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推动汽车产业链尤其是喷涂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会请联系:王经理: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