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9 11:48:08 来源:互联网|0

铜、铝、钢材期货涨超50%!汽车、家电等多行业被“累及”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能源、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尤其铜、铝、钢材等制造业原材料,与去年同期相比,期货价格涨幅基本都在50%以上,现货价格也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行情数据显示,今年沪铜期货价格已经累计上涨了18.23%,最新价格为68540元/吨,相对去年同期上涨了65%。螺纹钢期货今年也上涨了18.81%,最新价格为5116元/吨,同比上涨51%。

  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于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且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制造业影响相对较大,其中,家电企业也是深受影响的行业之一。

  从去年底开始,家电行业已集体宣布涨价。今年一季度,多家龙头企业再次提价,如就在3月,美的宣布冰箱价格上调10%至15%;昕诺飞旗下“飞利浦”品牌产品零售价上浮5%至17%;欧司朗LED驱动电源上涨5%,电感镇流器上涨10%;德力西、正泰电器等家用电器龙头企业也跟随涨价……

  汽车也是波及较深的行业。“钢带、原胶、PVC等主要原材料价格较去年同期平均上涨了20%至30%,生产成本压力加大,但产品价格没法即时上调。”河北新欧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表示。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调整采购策略、控制采购成本、协助供应商资金周转、优化供应商结构等方式稳健应对。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物价走势客观上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全球流动性宽裕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向国内传导,但这种传导影响总体上是有限的、可控的。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短期供需关系变化、流动性宽裕以及投机炒作等多因素交织的结果。目前,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趋势性变化,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销售方面积极‘开源’,加大研发新项目新技术,开发新客户,以此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姜明军说,目前公司供应可以得到保障,无断供风险。为控制成本压力,公司加大自动化程度、优化生产效率、减少库存积压、减少原料消耗等来消化成本,并制定了降本3000万元的全员行动目标。

  “这是全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个时候拼的不是某一家企业,而是整个供应链的战斗力。我们通过一些工艺和原材料替代,在工艺设计上做一些降本的设计。”他说。

  在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不断水涨船高的背景下,一部分主营大宗商品贸易的国际和国内商人赚的盆满钵满,同时在资本市场炒作铜、铁、铝等期货的玩家更是获益颇丰,相关矿产和工业金属题材的股票也在近一段时间以来迎来了巅峰时刻。但是,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在造就了资本市场造富神话的同时,也对相关的产业链、消费者和关联行业本身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冲击。

  在房地产市场依旧不景气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企业本已由于资金链紧张和销售不振而困难重重,为了卖方不得不一再压低价格进行促销,但螺纹钢等建筑刚需材料大幅上涨导致建筑成本明显提升,使得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在资金面上更加捉襟见肘。

  再例如,受到波及最为突出的就是家电行业。根据家电行业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家用电器的原材料中铝、铜、钢铁、塑料的用料占比非常之高,大宗商品原材料占家电生产成本比例超过60%。在去年至今年这一波涨幅中,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全面上涨,无论是国内的家电生产商还是国际品牌,包括飞利浦、西门子、松下、美的、海尔等多家龙头家电企业的产品价格均出现了几波大幅上调,调价幅度平均在12%左右。这部分成本直接传导到了消费者手上,一台5000元冰箱的价格,如今要6000甚至7000元才能买到。

  一部分消费者认为价格太贵,要么选择降低品牌和档次进行购买,要么选择持币观望,等家电价格下调后再进行购入,还有一些刚需消费者则不得不按照现在高价进行购买。无论是对于家电生产企业而言,还是终端消费者而言,这都是切切实实的订单损失和利益损失。在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下,甚至整个家电企业都受到了抑制。

(来源:证券时报,新华社,胖子比瘦子等)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icoat2014;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18911461190,QQ:251008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