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31 13:44:56 来源:互联网|0

又给自己挖坑!印度油企停止进口中企石油!

  近一段时间来,印度频繁在贸易、投资等领域推行保护主义政策,幻想和中国“脱钩”。日前,印度又盯上了中印石油贸易,路透社27日援引三名消息人士话称,印度国有炼油企业已停止从与中国有关联的公司购买原油。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称,上周,印度国有炼油企业决定停止向中海油、联合石化、中石油等中国石油贸易企业发送原油进口招标文件。此外,印度国有炼油企业还决定不与中国航油(新加坡)、中石油和联合石化子公司等企业进行燃油进口交易,并已停止为进口而租用中国油轮。

  但另一位消息人士指出,如果印度国有炼油企业的中标方案按照“成本、保险加运费”(简称CIF,一种国际贸易术语)标准执行,卖家将负责安排船舶运输原油,意味着中国油轮可能仍会被使用。

  路透社称,印度此项举措与上月政府颁布的一项新规有关。

  7月23日,印度政府修订《财政通则》,宣称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对所有与印度陆地接壤国家的投标方进行限制,要求印度联邦商务部的部门对相关投标方进行“强制”登记。尽管与印度陆地接壤的国家有中国、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缅甸六国,但外界普遍认为此项禁令主要针对中国和巴基斯坦企业。

  消息人士透露,在这项新规发布后,印度国有炼油企业便在原油进口招标文件中,新增了一项限制与印度接壤国家企业交易的规定。

  报道称,作为全球主要石油贸易商的中国企业,在中东、非洲及美洲的很多油田都持有股权,还会经常在印度国有炼油商的原油进口招标中提交具有竞争力的方案。

  但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印度针对疫情采取的限制措施削弱了该国对燃料的需求,这使得印度炼油厂产能过剩,大多数炼油厂都以低产能的水平维持运行。

  第三位消息人士表示,在印度燃料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对石油进口采取限制措施所带来的影响并不大。尽管新环境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但印度也需要从全局考虑并维护国家利益。

  值得一提,自中印边境冲突以来,印度国内反华情绪高涨,印度政府频频违背市场规则,接连出台封杀中国手机应用、审查中企投资提案、限制使用中国电信设备等一系列针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不合理政策。

  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6月30日曾强调,印度政府有责任根据市场原则,维护包括中国企业在内国际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印两国在务实领域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这种合作格局受到人为损害,实际上并不符合印方自己的利益。

  作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印度近84%的石油需求依赖进口;而在其500万桶/日的炼油产能中,印度国有炼厂控制着60%的份额,它们定期从现货市场购买原油。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其实并不向印度出口原油,但基于中企是全球主要的石油贸易商——其手中持有中东、非洲和美洲等全球许多油田的股权,并且时常投标印度国有炼油商的原油进口项目。

  印度正在与周边经济体的能源合作上设置障碍,但就如前文提到的,印度石油极度依赖进口,而近几年国际能源市场的动荡已让印度吃了不少亏,当前所设的这些障碍或许也将成为其亲手挖的一个个坑。

  一方面,美国频繁对伊朗、委内瑞拉等主要石油出口国发起限制措施,去年4月还宣布不再给予印度进口伊油的豁免;而在美国宣布这一单边措施后,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就表示,其正在与其他国家合作以保障印度的能源供应——这实际上也是对美国限制措施做出的“服从”表现。

  可随之印度也面临着“断供”的困局。印度驻美国重要人士在去年8月就表示,美国对伊朗的措施伤害了印度,后者发现很难取代从伊朗的石油进口,“这已经影响到了印度的底线”。

  另一方面,当今国际石油市场仍是“卖方市场”,原油的供应和价格均掌握在沙特阿拉伯等石油供应国手中,石油买家则显得十分被动——尤其是能源严重依赖能源进口的印度更是屡次面临供应国的价格垄断;在此背景下,印度石油部长2018年就曾提出希望能与中国结成石油同盟,以合作的形式体现双方的购买力进而影响石油定价。

  换句话说,“抱团”有利于印度打破这种维持多年的被动局面,对其能源安全有着莫大的意义。但当前,印度却在能源领域做出限制措施,这无疑与其此前的“同盟”意向背道而驰;且这一限制举措放在当前仍处于动荡的国际市场上,无疑将让其能源行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无异于一个个新的、印度亲手挖下的深坑。

  (来源:观察者网,金十数据等)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icoat2014;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18911461190,QQ:2510083472